人们都知道成都的“粽子一条街”很有名,但是这条街的“别称”如何而来,又经历了怎样的改造过程,你知道不?
6月5日,“我们的节日·端午粽子文化节”在成都金牛区驷马桥街道马鞍东路社区举行,今年是第十一届,今年的活动作为了金牛区“我们的节日”品牌活动亮相,设置了文艺演出区、祈福端午区、千年端午区等6个区域,现场还有不少志愿者忙碌着。
“粽子一条街”何来?
婆婆们演绎的传奇
马鞍东路“粽子一条街”由来,时间要回放到上世纪九十年代初。
马鞍东路13号的一位婆婆给家里劳动力准备的午餐就是粽子,有时准备多了就分给院内邻居尝尝,久而久之大院里的主妇们学会了,就在大院门口摆起摊卖粽子来换取些零用钱以贴补家用。
随着马鞍东路的“粽子”名气越来越大,商家逐年增加,粽子的口味、形状也在不断改进,引来众多媒体争相采访报道、转载,马鞍东路“粽子”和马鞍东路13号院的的婆姨们一下就火了,从而形成了马鞍东路“粽子一条街”。
如今,走在这条街上,目之所及的粽子摊,十有八九都是以“婆婆”命名的:吕婆婆、陈婆婆、杜婆婆……,也是亲切又有趣。
担心食品安全吗?
保障措施看这里
现在看到的马鞍东路“粽子一条街”,是经过老旧院落改造后的模样。
下水道、天然气管道、公共区域、路灯都经过了“微整”,为了让市民深刻地体会到传统文化,从2009年开始,每年的端午,街道会联合区文明办、区文体局、区文化馆、辖区单位等共同承办以“驷马飘粽香,城市展新颜”为主题的端午节“文化惠民”活动。
这条街粽子这么有名,顾客络绎不绝,食品安全如何保证?
记者了解到,街道和社区要求加强食品安全监管,在开卖前,卖粽子的商家必须到社区登记,落实台账管理,同时签订食品安全责任书等,联合市场监管所工作人员开展不定期突击检查;加强市容秩序管理,由街道城管科严格规范商家的经营秩序,避免发生扰民的现象;加强治安防范管理,由社会治理科联合辖区派出所在重点时段安排专人值守,同时加强对该街区周边的治安巡逻,保障周边居民的人身安全和财产安全。
据悉,马鞍东路“粽子一条街”还将可能被注册为商标。
商标注册咨询电话:13936578139
QQ:835760999 78404555
黑龙江办公地址:哈尔滨市道外区红旗大街997号(大新鞋城旁)双龙1号楼8楼
来源:封面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