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为不满国家工商总局商标评审委员会的复审裁决,重庆太极集团、瑞士罗氏药业关于各自拥有的“散列通”、“散利痛”商标之争已闹上了法庭。昨日,记者从太极集团相关人士处印证了这一消息。
太极旗下的西南药业股份有限公司前身是西南制药三厂,该厂曾与罗氏药业有过四年合作。但分道扬镳后,双方却陷入了长达10余年的商标争夺泥潭。最近,双方更是闹上法庭。上述太极人士证实,双方要求撤销彼此现用药品商标的诉讼请求已被北京市第一中级法院受理:罗氏要求撤消太极的“散列通”商标,太极则要求撤销罗氏的“散利痛”商标。
知情人士透露,太极、罗氏此番闹上法庭,是因为双方对国家商标评审委员会的复审裁决不满。在复审裁决书中,该委员认为,罗氏申请撤销太极“散列通”商标的理由不成立,太极可继续使用该商标;太极申请撤销罗氏“散利痛”商标的理由也不成立,罗氏也可继续拥有该商标。
上述复审裁决意味着当事双方都保住了商标,但又未满足双方撤销彼此商标的复议请求,罗氏不服这一结果,向北京市第一中级法院起诉,将国家商标评审委员会与太极一起告上法庭;太极也不甘落后,也向该法院提起诉讼。
西南商标事务所分析,从目前态势看,太极与罗氏的商标之争胜负难料,关键看双方在庭审中提供的证据是否有新东西。
两巨头18年恩怨情仇
两年前,在太极“曲美”和罗氏“赛尼可”减肥药之争尘埃落定后,太极与罗氏关于“散利痛”的商标之争也已告一段落。然而纠葛在两大药业巨头之间18年的恩怨情仇,并未烟消云散。八十年代同志加兄弟
1987年,当时世界排名第八的跨国药企瑞士霍夫迈罗氏控股公司,为了把其具有特效镇痛和退热功效的散利痛推向中国市场,与四川西南制药三厂(即太极集团控股公司西南药业前身)签订3年的生产、销售协议。4个月后,双方又签订了《商标使用许可合同》,罗氏把西南药业使用英文名Saridon、中文名“散利痛”商标的最后期限定为1994年7月1日。台上握手台下踢脚
然而,当罗氏制药于1994年3月向国家工商局申请“散利痛”中文商标注册时才发现,早在1993年,西南制药三厂就已抢先申请了“散利痛”中文商标,就此埋下了怨恨的种子。
1995年,罗氏在上海成立合资企业,也开始批量生产Saridon和“散利痛”商标的镇痛药,在国内形成了两家企业生产、销售同一商标药品的奇特现象。
从1995年开始,罗氏向国家商标评审委员会申请商标仲裁。1998年7月,国家商标评审委员会裁定西南药业抢注该商标属“注册不当行为”,故不予核准其“散利痛”注册。一年后,罗氏公司申请“散利痛”被准予注册,罗氏同时向国家商标评审委员会提出申请,要求撤销太极使用“散利痛”资格。2001年大打出手
2001年,太极与罗氏矛盾开始激化,两巨头终于撕破脸大打出手。
当年,太极集团从托管西南药业开始,就成立了专门的律师事务部全面反击罗氏。
2001年,太极也向国家商标评审委员会提出申请,要求撤销罗氏的“散利痛”商标。
同时,太极还在减肥药市场向罗氏的“赛尼可”发起反击,并状告罗氏侵犯其商业和商品信誉权。
2003年5月9日,重庆市高级人民法院下达终审判决书,判决罗氏“赛尼可”侵权,赔偿太极经济损失100万元。
当年7月,恼羞成怒的罗氏就“散利痛”商标一案向法院起诉。8月28日,上海第二中级人民法院判决太极败诉,停止商标侵权,并赔偿30万元。太极立即提出上诉。太极的如意算盘
2003年,就在法院尚未作出最终判决之时。西南药业悄悄在其生产的“散利痛”外包装上,在“散利痛”字样的旁边,用括号加上了“散列通”几个字,同时注册了“散列通”商标。
太极人士当时表示,因为两家为商标扯皮,暂时更名是未雨绸缪。据透露,太极的真实想法是,万一一审判决结果对太极不利,马上就向法院提出诉讼,案件起诉后,一审、二审至少也要拖两年。期间到2004年12月31日之前,渝版“散利痛”仍可继续销售。同时,利用两年的过渡期,向消费者灌输“散利痛”即“散列通”。
而在两年后,万一官司以太极告败收场,太极仍有退路——用“散列通”商标,继续在镇痛药市场称霸西南。太极得势不饶人
今年起,西南药业正式为“散利痛”更换了包装,开始使用“散列通”商标。同时,还利用价格优势,蚕食罗氏的地盘——华东、华南市场。而在此前,双方划江而治,太极主掌西南市场,双方互不侵犯。同时,太极集团还为“散列通”制定了营销计划:2年内销售额超1亿元。
事实上,太极和罗氏之争的背后是中国减肥药和镇痛药的巨大市场。目前,我国每年减肥药的市场份额高达60亿元,而“散利痛”每年销售额超过6000万元。
据今年1——7月全国医药工业企业产品销售收入的最新排名,太极排名第6位,而上海罗氏制药排名27位。
来源:重庆晚报